American University
Browse

讓聲音被聽到:漁工組織爭取自身權利和永續漁業

Download (3.97 MB)
report
posted on 2025-06-03, 14:27 authored by Judith GearhartJudith Gearhart, Connor Moynihan

漁工生命和生計面對的風險日益增加。氣候變遷和過度捕撈導致漁工被迫出海時間拉長或航行距離更遠,超過原本船隻能力。因此,漁工正採取新的策略來組織、建立力量並捍衛自身權利。

本文件介紹不同產業中漁工組織的經驗。文件符合國際勞工組織第188號《漁業工作公約》,將漁工定義為所有從事海洋捕撈工作的人,從小規模個體漁工到遠洋船隊的工人。研究檢視六個國家的組織趨勢,並識別出漁工組織要面對的共同挑戰和因素。厄瓜多、迦納、印尼、墨西哥、台灣和泰國這六國最近都出現新的組織作法。

本研究納入考量一系列影響漁工組織及其獲取資訊、尋求救濟和影響政策結果能力等動態因素。透過與組織者和其他漁業專家的訪談提供見解。研究結果特別提到需要進行更多工作並制定更多策略的領域,以建立更強大、更有影響力的漁工組織。這也為國內外漁工權利和環境正義倡議者提供資訊。研究結果包括:

  • 過去十年來成立的工會和工人組織數量不斷成長,已建立起動能,但需要更好的凝聚力。許多組織仍需加強其內部結構、擴大會員規模,並聯合同儕組織,要求政府和雇主負起責任。
  • 政策缺乏一致性為漁工權利的保護帶來挑戰,因為勞動部、漁業署和交通部難以協調。如果無法糾正這項失能,漁工對政府的不信任感會增加,並加劇對漁工組織根深蒂固的反對情緒。
  • 額外的資源對於發展過去並未組織起來產業的組織至關重要,特別是在公司付錢給顧問和非政府組織來「聽取」工人聲音的情況下。然而,這些資源也可能造成會員制組織之間的分歧,因此必須謹慎管理。
  • 漁工組織者可能需要忙於處理不同事務,包括利用國際倡議、了解國家政治、與當地政府發展解決方案,以及與雇主談判。國際盟友需要根據漁工組織的優先順序來從事活動。

History

Publisher

Accountability Research Center

Language

Chinese

Usage metrics

    Accountability Research Center

    Licence

    Exports

    RefWorks
    BibTeX
    Ref. manager
    Endnote
    DataCite
    NLM
    DC